《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众人见得赵雍下马赶忙上前见礼。这些个燕臣遗族此时表现出的态度可谓是极度恭顺。在面对赵雍时纷纷行起了稽首大礼。
作为九拜中最为隆重的一种礼节稽首礼常为臣子见于君父所行。虽也常有外臣行于他国之君甚是小国之君行于大国之君。但绝大多数都是祈求庇护、臣服之意。
赵雍对众人的态度很是满意。这些在燕国本土盘根错节的大氏族是赵国对燕地实行实际统治的重要纽带。
前方同齐国的战事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对燕国的战后统治策略他却是早已谋划好的。
燕国作为齐、赵双方博弈的最终成果其本身在这场战争中就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不过燕国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却不是在现在而是在姬平‘主国’之后。
同样燕国对赵国来说亦不仅仅是用来挑动一个齐国那般简单要知道燕民此时对中山的仇恨值可不亚于赵人。
而拉拢这些亲近于赵国的燕国大族制造**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最根本的目的也是为之后燕地并入赵国而铺路。
就赵国现在的国力而言根本没有能力对燕地进行并合至少现在没有。
且退一万步来考虑就算是此战过后赵国一切顺利威逼列国、吞灭中山再开始对燕国进行武力兼并亦非是换取长期统治的方法。
倒并非是不能采用战争的方式而是非必要情况无须采用。
齐国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说起来齐军在燕地到底有没有实行**赵雍并不是很清楚他也根本就不在乎。他所看到的只是列国都不愿意看到齐国吞并燕国。
换句话说迫使齐军撤离燕国并非是燕国而是列国。
一强凌驾于列国之上、打破列国间的平衡是诸侯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合众弱而攻一强便是维持这个平衡;事一强而攻众弱这个平衡便被打破了。连横合纵的博弈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强弱的博弈其背后的因素太多了。
此前的秦国如此如今的齐国亦是如此。赵国若非是浑水摸鱼恐怕也免不了重蹈两国的覆辙。
----当然一切问题在真正的强大国力面前都不是问题。
赵雍是知道百年之后的格局那是秦国的天下。
但那都是在秦国数代积累
赵国现在可没有彼时秦国的国力,现实是残酷的,赵雍即位时赵国虽然不算弱,但绝对算不得强,且外敌内争不断,胡人时不时的来劫掠一把,国库一大半还全给老爹修了坟。没办法,他那便宜老爹就给他留下了这么个家底。
虽然而今经历了十年的超前改革,逢大小战役十数场,吞二胡、并秦郡、威列国,眼下中山也可以弹指可灭,不自谦的说,赵国已经已经不畏惧任何一股力量。
但……若真想通过武力而统一,可行性还是不大。
且秦国以武力统一华夏后,后遗症太多,二世即亡。归根结底,还是内部的矛盾太过激烈,六国遗族、本土派的权利斗争、利益的冲突,种种问题都是靠秦始皇帝一个人压制,而人的寿命终究是有限的,这些问题在强主活着时候没有得到解决,死后便集中爆发出来了。
结果便是,华夏迎来了更加惨烈的大混战。
所以赵雍得吸取经验,得换一个更好的方法。他以为,自夏商周到现在,各朝代所采用的都是分封制度,且华夏到现在还有没大一统的概念,尤其是底层的庶民。各国分封的时间太长了,他们都有各自文字、文化、甚至当地的各种势力。如果仅仅靠武力直接来扫平这些障碍,不说能不能成功,代价也会相当的巨大。这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来转变,或者说一个契机。
(其实一直到汉初,刘邦执掌天下,制定的依旧是郡国共行,关中推行郡县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