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大河之水滚滚东流天际苍云澎湃如火。
赵雍抚鞯闭目凝听耳边的激流在这一刻仿佛变成了战马的嘶鸣之声。他彷若看到了远方那一匹匹正在疾驰的战马、其上正是手握利刃迸发热血的躯体、那张张坚毅无畏的年轻面孔。
脑海中尽是回荡着:冲锋、怒吼!
先贤曾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古往今来统兵一方的大将常常会有一些看似复杂的布置但无论是看似诡秘莫测的算计谋略还是讲究天地人和的地势、排兵布阵其实都是一个目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战争的变数太多了往往看似稳操胜券的战局最终结果却常常不尽人意。
如今的战局看似优势尽在赵军结果却实非可知。
肥义的三万精锐受齐国援兵所累
而匡章现在最少还有七万余精兵几倍于己其兵势虽颓却仍可战之。
天数也并非一直站在赵国这边的。
尽管赵军有着更为优良的武器和先进的战略然而操纵这一切的却始终是人。
这次的敌人不是被赵国吃的死死的戎胡蛮狄而是月余便倾覆了燕国的齐军。
现在双方的底牌也已经摆出来了阴谋诡计也无任何作用。
但这场仗肯定要打!至少赵军现在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片刻后眼前再复清明河水涛涛依旧。赵雍现在能做的便是在心里默默地为前方祈祷了。
通人性的青鬃马似乎感受到了主人心境的转变仰起头打了个响鼻。赵雍讪笑一声随即不再迟疑策马朝着渡口奔去。
……自观津城北行十余里便是水流较为潺湲的观津渡。
作为勾连黄河两岸的重要渡口之一、同时也是昔年燕、赵、齐、魏四国沿黄河的边境线观津之地初为魏地后为齐占今属于赵。
庞煖之所以不怕齐军袭扰粮道便是因为赵国掌握了渡口的控制权。
渡口两岸的景象此时极为壮观大军所需的各类物资依旧在通过战船源源不断在运往前线。
数不清的民夫肩上扛着各类辎重在忙碌着人群中有男有女他们脸上大多都洋溢着干劲。此等景象和昔年那些的苦哈哈役夫不同。这些民夫除了各地征调而来服役人员相当一部分都是当地的屯民。
国以民为本民以田地为生。这些屯民在此战过后根据赵国
颁布的新法令大多都会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低税土地。
至于新的土地从哪来当然是抢来的只要打了胜仗自然不会缺地土地的兼并和分化自然由新的统治争权来划分彼时黄河两岸大片的沃土尽由赵取。
为了调动国民最大的积极性为了塑造一个崇军尚武的国家赵国各项新法的制定都和土地有关。新的耕战法令除了明确了军人在赵国的社会地位更是进一步拔高农人的社会阶层。
在农耕社会粮食当是一切的基础同时亦是**时安定人心的唯一良药。
因此赵国新法中的分地之法便是重中之重。
好在这个时代是一个规则初定的时代赵国也是一个‘新兴’国家至少在赵国的各大士族还处于新生阶段无论是老牌的李氏、牛氏还是新兴的庞氏、廉氏。现今的士族们都是受封于历任国君且变动频繁……毕竟赵雍的先辈就是靠着这一手段而分封列国的外姓氏族手中的权柄并不重。
其实在这个神权与王权并行的时代士族们在保障自己手头的利益前提下根本就没有理由违背自己君主的意志。以前唯一让赵雍有些头疼的也仅仅是赵宗室罢了赵国的历代内乱也大多都是来源于宗室内争。
不过新的**体系确立之后基本上根除了宗室内乱的可能性。但赵雍必须看得长远一些至少也得吸取一些后世朝代灭亡的经验。
因此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得刚柔并济。
一个政权的强盛需要武力但一个政权的稳定便需要民心。
民心这玩意说起来玄乎但实际上也很容易理解。譬如后世所谓的民心便是让基数庞大的平民感觉到所谓的公平待遇。但到底什么是公平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或者说不敢去深究。因为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公平。
至于在这个战乱频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