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第一百五十一章 身不由己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河北平原上笼罩着“隆隆隆……的巨大马蹄声,这个时代最强大的一支军队,两万多的骑兵,在大地上涌动。一些人马在列队缓缓走着,也有一些在迂回慢跑。马军占的地方大,两万多骑的阵仗可谓是惊天动地。

赵国的王旗在中军在风中飘荡,衣甲鲜明的侍卫簇拥着赵雍,一众人马朝着房子城快速奔去。

此战赵雍要的结果便是要迅速,否则这十数万大军,每日的粮秣所需,真的会把赵国拖垮。到时候不用列国插手,赵国自己也只能无功而返。

河水青绿依旧,河岸麦粟弯头。

规模浩大的正义之师,班师回朝。

踏上归程的大军走的并不是很快,五天时间还行出,曾经的中山国境。

大军及至槐水河畔,赵雍骑在昂首的青鬃马上,接受着道途两边人们的拜呼。

他的目光穿过人群,不由得眺望向路途尽头的那一堵高墙。

再临房子城,这处血迹斑斑的修罗战场,经过月余的重建,城内已慢慢恢复了往日生机。

昨日的杀伐乱象彷若已成过去,但战争所遗留下的痕迹却没那般容易消失。

赵雍知道,这一切的繁华都是表象。或许对人类来说,遗忘,是上天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痛苦的事很快可以忘却,何尝不是一种奢侈。

只要活着,就没有永远的痛苦,生活总是要继续过下去不是。

战争中最没存在感的便是庶民,死伤最严重的也是庶民,甚至都难以被统计在内。中山地因战争,流失的人口可谓是极其严重,北关数县几乎沦为赤地。

月余时间,太原、邯郸、九原三郡先后往邢襄迁民十余万,这才堪堪恢复当地的基础生产。

城外驻扎的几座大营内依旧热闹喜庆。虽然战争还要继续下去,但打了胜仗、立了功、分了钱,又有谁还会记得已经死掉的人呢。

临近傍晚,当地的官员送来了犒军的酒肉,营中顿时传来了兴奋地吆喝声。一人分上一块肉,一碗酒,便是这个时代底层军士最高档次的生活了。

远处奔来一骑斥候,临近河畔,斥候下马,对着人群外围的宦者令陈忠,小声地说了两句话。

陈忠赶忙上前,对着正望河岸发呆的赵雍小声说道:“王上,燕国的使团已过了槐水,正朝房子而来。稍后是否要接见?

“嗯……赵雍习惯性地发出一个声音。

陈忠得到答复,转身对着侍卫小声地吩咐了一声。

过了一会儿,赵雍若有所思地看着远处的一片枯败的黍田,对着周遭说道:“那些良田今年因战火焚烧,导致颗粒无收,来年是否能丰收呢。

众人皆有些茫然,一侧的廉程附和道:“王上行仁政,庶民安居,此处又土肥水丰,适合黍稷生长,来年定可丰收。

赵雍自顾点了点头转声道:“黍稷收割一季,还能再种。可人头割了,还能长么?

廉程一怔,忙抱拳作拜。

赵雍回顾左右,沉声道:“此战我军虽胜,然战争无论胜败,肯定都要死很多人。中山必为我地,但寡人还是希望能少死一些将士。

他说罢,转向庞煖问道:“武阳君,寡人昔年曾闻汝曰:‘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寡人想听听卿的见解。

众人闻之,皆转目望向、方才未发一言的庞煖。

在赵国,凡为将者,对这位年轻的君侯没有不钦佩的。

其战绩、其所言,更是在华夏广为流传。

见王上问自己,庞煖沉吟片刻,方揖拜道:“臣不才,多年行兵亦不能尽悟,只知其外相。今献于王言,乃鹖子行臣,从悟之言。

“旦言无妨。

庞煖拜道:“臣以为,工者贵无与争,故大上用计谋,其次因人事,其下战克。

用计谋者,乃迷惑敌国之主,使其变更良善之风俗,使之淫行、暴戾、骄横、放纵,弃大义而识小利,不行明君之道。使其因个人喜好而赏罚功过,无功而封爵,未劳苦而受赏;高兴则开释有罪,愤怒则滥杀无辜。以国之法令而谋求自身之利,弃用能臣而自以为是。求繁于无用,迷信于占卜。使其远离高义忠臣,自从于心腹佞臣。善谋者,根据其人其事,用财货,贿于敌国君主亲近之人,以**的手段堵塞他们的反覆其口。使他们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离间敌国君臣,使其君主失去接通、任用忠臣的门路。

所谓战克者,乃其国家已经因计谋,而导致空虚破败,时机一到,方用兵而攻之。昔年勾践就是用此法而灭亡吴国;楚国用此法而占领陈、蔡;乃至晋之赵、韩、魏三国用此法而使智氏灭亡;韩国用此法而攻灭郑国,占据东方之地。

所谓战克者,乃其国家已经因计谋,而导致空虚破败,时机一到,方用兵而攻之。昔年勾践就是用此法而灭亡吴国;楚国用此法而占领陈、蔡;乃至晋之赵、韩、魏三国用此法而使智氏灭亡;韩国用此法而攻灭郑国,占据东方之地。

当今之世讨论兵法,皆以为强大者必胜,弱小者必灭。如此说来,则小国之君从无称霸为王者,而万乘之主、大国之君则从无败亡者了。昔日夏大而汤小,殷大而周小,越弱而吴强。这就是所谓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这是阴符之法,夜行之道、大武之类也。而观之当今中原之战,常有的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却仍然未能致胜。若以结果来计算,常常得不偿失。

是故圣人昭然独思,猩然独喜。如果耳闻金鼓之声就希望建立军功,目见旌旗之色就希望陈兵布阵,手握兵刃之柄就希冀投入战斗,出兵进击就希望获取胜利,那**也。以主谋略、以从兵胜,这才是先主襄子灭亡智瑶的方法。

庞煖侃侃而言,赵雍不禁在一侧陷入深思。

他隐隐听闻庞煖有一师,原以为只是一山野道人,不想其还有兵家之能。

庞煖此番言语,不仅仅包含了兵家之道,更有隐喻兴国之道。

其师,真乃大才也。

身旁众将皆为帝国高层,其‘孙子兵法’他们可谓是耳熟能详,但对其行兵之道,却不尽其用。

今日得庞子兵解之道,可谓受益匪浅。

“武阳君之言,真乃善之善者也。赵雍突然笑道。

众将反应过来,对着庞煖恭敬揖拜一礼。

庞煖忙道:“臣之言,乃师教之。当不得王上称赞。

赵雍摆了摆手,转而对廉程道:“卿为邢襄郡守,暂时先别急着修建船坞,只需把控好滹沱一线便可,待北疆乐池的消息,再行动作。今邢襄百废待兴,卿还需勉励。

廉程拜服道:“谨遵王命。

廉程话音刚落,营外忽然奔来一骑,直冲中军河畔而来。

武将下马,朝赵雍执军礼道:“禀王上,燕国使团已至营外,使臣苏代于营外求见,并带着燕国宗室!

赵雍微微颔首。随即对身旁的众将道:“随寡人一同去迎接燕国王后。

众将不敢有疑:“喏。

赵雍亲迎,其实有点不合礼数。

但这也代表着赵国对燕国宗室的看重。

此时燕地已为齐国牢牢把持。齐王见赵国欲插手燕国内政,与齐国为敌,自然不愿意。便派遣精锐的齐军,意图在本土之外,借掠夺燕国的军备潜能与赵国决战。

赵雍自然不愿意把赵国的主力部队投入到与齐军的战斗中来,更不愿意为燕国损害赵国的实力。

而今,齐、赵双方算是进入到

了相持状态。

但赵雍却等不及,想先下手,以打破北地的平衡。

因此,赵国急需要第三方势力的加入,以打破燕地的平衡。

燕国宗室便是最重要的介子。

赵国君臣遂来到行辕门口……槐水东畔。赵国的大军驻扎在离房子城东南的五里处,离鄗城倒也不远。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