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左徒觉得此战我楚国能胜否?”老将屈匄一脸忧心地问道。
若说年前同秦国的武关相持屈匄定然不会有此一问。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虽然彼时的秦、楚两军鏖战艰难但彼时楚军士气极盛攻破武关只是时间问题。
可惜楚王被骗执意撤兵。
再观而今楚王因怒开战显得便不是多么明智了。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楚国的实情也确实如同陈轸所谏的一般楚国似乎已经失去了攻灭秦国的最好机会。
外交方面:楚国同三晋的关系因为楚国的作妖可以说彻底破裂。
此战若开魏韩两国不要说帮助楚国攻秦但凡不帮着秦国攻楚他便谢天谢地了。
就楚国本身而言:楚王的朝令夕改、政策的摇摆不定、令尹昭阳的突然卒逝楚**队的士气定然低迷。再加上此时乃东西两面开战对楚国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天时、地利、人和楚国一样不占。
作为征战一生的沙场宿将屈匄实在看不出楚军有多少胜利的机会。
“公叔此言何意?我楚国如何不能胜之?”屈原语气有些不悦道。
屈匄没有回答他顾言再问道:“汝说当如何胜之?”
“长戈、短剑冲车、云梯还有我楚人的头颅和热血!”屈原语气激昂道。
屈原心下咒骂一句明明是来商讨战前统筹的结果主将上来便说丧气之言实在有点让人心意难平。
屈匄虽然作战经验丰富但年纪大了
但楚**命他为新的上柱国屈原也是无奈。虽然身为同氏所出但屈原对这个公叔一向不怎么待见。
“可若此战败了我楚国或将再无翻身之日啊。”屈匄沉声道。
“若是不战我楚国将永远蛰伏在秦国的阴影之下!战端未开上柱国为何说此等丧志之言?”景翠有些不满的抨击道。
老将眼神怒瞪道:“吾身为此战主将胜败当然都得考虑周全。”
屈匄指了指身后的堪舆图说道“吾虽不知那陈轸之心若何但吾以为他说的并非无有道理啊。
屈原眼神微凝道:“仆不明白公叔的意思?”
屈匄叹了口气缓缓道:“尔等须知自先王威王之时我楚军与秦军虽常有摩擦但却少有大规模的交战更不要说像此次聚众数十万的倾国大战。年前
商於一战,秦军也因兵力不足,一味的龟缩拒战,我楚国未曾与秦国交手,便谈不上知其底细。此外,大战在即,我楚国却因为邦交失策,无有盟军、无有驰援,同时还需分兵莒地以防齐、越;分兵陈蔡以防魏、韩。真到我楚应接不暇时,如何应对啊?”
此言一出,众将皆陷入沉思之中。
“柱国高见,景翠拜服。”景翠揖道。
屈原顿了顿道:“公叔以为,我楚国是否需要与三晋重新修好盟约关系呢?”
“此乃左徒职司,老夫本不便多言,但而今国危之时,老夫便僭越几句。”
“请公叔明言。”屈原躬身揖道。
屈匄点了点头,沉声道:“其实无论与秦战或不战,我楚国都要与北境列国搞好关系,否则待我楚国与其互生龃龉,彼此必有所伤,那最后得利的便只能是秦国。”说罢,老将复叹气,沉吟道:“然而此时我楚国同魏、韩的关系,恐怕是难以回转了。”
“仆愿亲使魏国,力求化两国之干戈,共伐无道之秦。”屈原郑重道。
屈匄摇了摇头:“我楚国背盟在先,错失良机,以致使魏、韩两军各有损伤。而今日秦军北地的主力已然回返,同时又许以重利于魏韩两国。魏、韩现在心皆向秦不向楚。此时我楚或许该把寻觅盟友的目标放在他国。”
逢侯丑叹了口气:“而今能与秦国较的也只有齐国和赵国。赵国瞻于北疆,正同胡人作战,而齐国,却正和我楚国相持。”
屈匄神色不动道:“大夫或许还不知,赵国已经灭掉了林胡和楼烦。”
“什么?”逢侯丑顿时惊诧出声。
堂内也顿时嘈杂起来。
赵灭二胡,消息来的不可谓不震撼。然而战争已经结束了半年,但此时大部分的楚国贵族,似乎都还一无所知。
屈原眉头皱了皱,赵国的强大对楚国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相较于正在同楚国交战的齐国,他反而更忌惮那个看似与己无扰的赵国。尤其是在函谷战役后。每每回想起平舆的五国会盟,他总会念起那双平淡的眼神。
赵国的每次对外作战,明明次次都是汲取利益最大者,但列国诸侯似乎都视而不见,他们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赵国的国力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提升。
从函谷关一战便不难看出,赵军不仅从正面战场、击溃了让列国闻风丧胆的秦军,更是从外交上逼迫秦国割让了西河、上郡,但列国的目光依旧是放在了此战完败的秦国身上,反而忽略
了赵国的崛起。
此次覆灭林胡、楼烦,更是没有掀起几多浪花。赵国挑选的时机总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近些日子,屈原经常诵读赵国所颁布的一系列新策、国政。
赵国的行为,让屈原觉得,或许在不久将来,楚国最大的对手将不是秦国、也不是齐国。而是赵国。
屈原当即揖道:“秦国以质子与赵,且赵与魏、韩乃是同宗所出,又刚刚历经大战,恐不愿与秦国交恶。仆以为,此时我楚国应该与齐国盟好,既可以解我边境之危,又可盟齐国震慑魏、韩。
“齐国正与我楚相战,恐怕不易。逢侯丑摇头道。
“齐王重利,我楚国只需一饵。屈原道。
景翠似是想到了什么,吃惊道:“莒地?
屈原点了点头道:“莒地本归齐土,而今齐、越共犯莒,我楚难持之,正好可使其为筹码,顺水推舟,换得齐国出兵。
屈匄沉吟片刻道:“王上不一定同意。
“仆现在便进宫面王,定然可说服王上同意换地。屈原沉声道。
无论楚国以后的敌人会是那一国,但现在的敌人肯定是秦国。
……
……
春风拂晓,邯郸的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虽然早晚会有些温差,但已不复严寒。
姬瑶的小腹已经高高隆起,待产数月,这几日更是一天一个样,想来临盆的日子就在这两个月了。
不过很可惜的是,赵雍不能陪着姬瑶走完这人生中最重要的其中一步。
大军原定出征的日子是三月下旬,就是本月。
战争预计最快也要半年才能打完。
待他归来之时,他的孩儿也应该出生了。
战事所需的各种物资、辎重已经准备妥善,粮秣也在邢襄囤积了足够十万大军数月所需。若战事不幸僵持住,那今年秋收的新粮便会再度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不过……想来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
对于这个心腹之患,赵国对中山的风土民情、战备资源,已然是摸得一清二楚;赵国新政的推行,也让中山人对赵人的抵抗心理,产生了质的变化;此外中山的朝堂之上,大量的官吏、内史也早已经被都察院所买通。
可以这般说,就是中山王姬厝晚上临行了那个妃子,赵雍若是想知道,也是不难的。
但为了万无一失,首战,赵国还是决定采用保守战术,初战以试探为主。
一来应对燕、齐两国战事的突然变化,二来也是消磨中山国的抵抗斗志,防止其做出过激的反应。
正所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此战赵国的军队将从鄗城向北而攻,直取中山都城灵寿。
同时最重要目的,也是根本目的,便是控制住,通过井陉的关隘口:蔓葭(石家庄,鹿泉)。
只有将井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赵国的东、西两个版块才能连成一线。否则中间隔着难以逾越的太行山脉,物资的运输、沟通将成为赵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