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第一百三十九章 必先利其器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而今赵国的北疆祸患基本已平,胡人的归附,战争规模的扩大。

让赵雍意识到,对华夏内部的统合战争已然是迫在眉睫。

通过魏、韩对赵国近期的态度变化,他基本可以确定,列国诸侯对于赵国的强势崛起,已经做好了应对策略和必要防备。

若是不采取措施,想必在不久的将来,引来列国的合纵攻伐的便是赵国了。

赵国的下场或许将成为下一个秦国。

在这个纷乱征伐的时代,人人都是主角、也没有人甘愿成为配角,列国诸侯更不想成为那酿醋的虞公、**的郑伯、摇尾乞怜的卫君。

魏国也好、韩国也罢,曾经的盟友、转瞬间便可能成为死敌。一切的友谊、仇恨,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今日可盟赵伐秦、他日便可能联秦伐赵。

孔夫子提倡的天下大同,或许在遥远的将来可以实现,但这美好的憧憬,一定是建立在残酷的杀伐之上。

而赵国,若想在往后的战争中继续取得一次次胜利,除了新颖的战术,还需要更加领先于列国的武器、军队!

现在赵雍最关注的事,便是新器的铸造。

而新式武器的冶炼,也让他明白了规制的重要性。往日由于赵国各个郡县的武器规格不统一,最大的影响,便是武器的重复使用率和资源的调拨。

譬如最简单的一支弓箭,便需要:箭翼、箭杆、箭簇,这三者缺一不可。而赵国的各级武库,往日所生产的武器规格却是尽不相同。每逢战争,武器辎重的调拨、大多都是从各级郡县的武库统集而来。

打个比方:若是晋阳征调的箭翼在运输途中不甚出现了损坏,那导致的后果便是整个晋阳征集上来的弓箭都没法使用。

这样的情况并非是罕见,可以说每次对外战争都会出现类似的猝发事件。在这个落后的时代,道路的不便,造成的辎重运输将是成倍的困难,更不用说还有突发的天灾人祸。

但若是统一了规格质量,那晋阳统筹的箭翼、箭杆、箭簇三者损一,还可再用他郡统筹的做配用。

这样一来不但可降低物品的报废率、增大其使用性;二来也可设立一套更严禁、更规范、更效率的生产流程。

现今赵国的各级武库,已经从原本的内史部逐渐分离出来,由新统建的少府所管辖。

内史部也从最初的独掌全国财政话权,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只管农业的治粟内史。

而新筹建的少府,除了掌管王室国库的财

政还掌百工技巧之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少府下辖的‘诸冶监’掌铸全国之兵农之器。

帝国的上层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级武库的最高的统辖官员也从最初的相邦变成了食邑六百石的尚方令(诸冶监的长官)。

分化下级权利、增大中央对地方的统筹力度;改土地自给制为薪俸制增大官员对帝国的依赖性。

以赵雍的思想自然是知道统一度量衡的好处但是真正的实施起来却不是想象中那般容易的。其实从昔年马镫的改造开始他便为之努力但当时所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统制之事只能暂时搁置。

直到现在历经数年时间才算是初步完成改革。

赵雍审阅着兵部准备调运的武器辎重装备的规制对于‘函谷之战’时赵军使用的东西、没有什么本质性的改变完善的只是当初还不太成熟的制作体系。

其中的箭矢、枪杆以前尺寸不统一、使用麻烦。如今各郡县武库已经统一使用了少府下达的尺寸标准、以及铸造技术。

此外便是十多份关于马鞍的改进、马铠的改进和青铜武器淘汰的奏简其中还夹杂着数张绘于帛纸上的图画。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战马对于骑兵来说可谓是最重要的武器因此战马在战场上自然也成为了敌军重点照顾的对象。

通过对晋阳战役、函谷战役、灭胡战役、这三场战役的分析赵雍发现骑兵损伤最大的原因便是骑士容易被战马连带。

虽然新式骑兵才刚刚出现在列国的视线之中但战马的运用却早在以车战为主的殷商便大规模出现。

敌军或许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抵御这些强悍的新型骑旅但凭借着往昔车战的作战经验‘马’便成了他们的突破口。

赵国的骑兵虽然有护具的但由于最初工匠们缺少经验

然而随着列国对骑兵的重视针对骑兵的防御手段自然有所增多什么**阵、拒马桩等等花招百出。

函谷一战中秦国最初便是用**方阵和拒马桩、抵住了赵国的骑旅冲锋若非是凭借骑兵的机动性那一战的结果熟胜熟负还尤未可知。

赵雍现在迫切的需要一支可冲锋陷阵的铁骑以发挥骑兵在战场上最大的威慑。

他的骑兵最大的作用便是用来冲锋陷阵凭借其一往无前的气势击垮敌

军的士气。

长柄骑殳、骑枪可不是用来摆设的。

具装铠甲虽然难度很高,但作为这个时代冶铁最发达的国家,通过多年的浸淫,赵国的匠人们已经初步完成了对马铠的冶造。

看着帛书上那一幅幅生动的马具,赵雍眼神不由有些火热。

若是组建这样一支具装铁骑,那对以步兵为主的列**队,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但待他看到图画下面的几排篆体时,心头不禁一沉。

具装铠大概需要七部分组成: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颈甲’、保护马胸的‘当胸’、保护躯干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以及竖在尾上的‘搭后’、保护马腿的‘护腿’,使战马除耳、目、口、鼻以及尾巴外露以外,全身都有铠甲的保护。

然而以赵国现在的国力,搞出几万副具装马铠实在是负担不起。

不过,若是组建一支精锐想来还是不难的。

但,面帘、颈甲、当胸却是轻骑必备。

只能进行暂时的取舍了。

马鞍的改进倒是没有多么复杂,只是将曾经的软垫马鞍,改变为**马鞍,更大一步提高骑手在马背上的平衡能力。

当然,若非是赵雍的推动,任由历史大势去发展的话,**马鞍的出现最起码也得是几百年以后。

而关于提出淘汰青铜武器的奏简,便不是赵雍所推动的了。

其实赵国现在所冶炼的武器、甲胄,至少有一半已经为铁质。

除秦国外的其余诸侯国,情况也大多与赵国仿佛。除了本身的造价外,技术的成熟也是根本原因。

与铁质相比,青铜兵器脆硬易折,不便锻打炼造。

尤其是在战场之上,青铜武器的刚性太强,很容易造成损坏。

而铁器却有不弱以青铜器的锋芒,还有强于青铜的柔韧钢躯。

尤其是随着日趋纯熟的冶铁技术,赵国的钢铁铸造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淘汰青铜武器也成了大势所趋。

至于武器的改制,尤其是针对骑兵武器,将彻底以长刀取代原本的短剑。

赵国骑旅现在的标配:一枪、一**、一弓、一剑,从装备上来说,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弓**用于远距离袭扰,骑枪用于冲锋、剑用于**,然而骑枪基本上第一轮冲锋过后,便会脱手,剑便成了主要杀伤武器,但由于剑是双面开刃,且劈砍动作非常不利于马上作战,还容易折断,这在对骑兵之后的迂回战斗中非

常不利。

赵雍是亲自体会过那种感觉的。

而刀便不一样,刀乃单面开刃、还是厚脊,不易崩断、便于**。

赵雍磋磨着下巴修剪整齐的胡须,思慎片刻,拿起毫笔,开始在匠师绘制的帛图基础上勾勒。

首先做的便是加长刀身,将标注的二尺改成三尺,其次刀柄首端再加上个圆环,以便骑士连接绳套挂手**更加稳定。

不多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