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第一百三十六章 战后再说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冬月的朝阳每次升起都显得格外的温暖,早风撩起一抹白羽行向天边,大地绰上了金光,对人们回映着耀眼的斑点。

这里是风雪肆虐的荒莽草原……

一条长而逶迤的队伍,在冬日的沐浴下渐渐浮现,这是阿力部族迁徙的第三十三天。

因为挛鞮部族的野心,杀伐笼罩整个草原,继而给整个匈奴带来了战乱。

迁移牧生对匈奴人来说虽是常久的陪伴,但阿力人现在正努力寻求、属于他们的永远。

迁徙的队伍绕过那横亘天地的莽荡阴山,又跨过条条水缓封冻的溪潺荒原。

只见地平线的尽头缓缓升起一座‘巨城’。

少年和巴图揉了揉有些疲惫的双眼……骤然兴奋地手舞大喊起来。

前面的父亲回头瞥了儿子一眼,身侧的牛羊也被少年惊得‘咩,哞’乱窜。

人们似乎都看到了远处的那凭空浮现的金色城池,队伍瞬间爆发出阵阵高喝欢呼。

新日沐浴下的安阳城,此时显得极为刺眼。

……

安阳城算是这个时代华夏的最北端、最西端……还是刚刚打下来的。

其城位于阴山南麓断脉和黄河的交叉口,其西可出莽荡草原、向北可阻千里阴山,南渡涛涛黄河,向东行三百里,便是同样建设中的九原城。

其城池,是在林胡城的原基础上扩建而成,整个城池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周长足足超过十里。

但由于时间问题,此时的安阳城,与其说城,倒不如说是个被夯土高墙围起来的草场。城内除了零零落落散布着几间破败的土屋外,便全是帐篷了。

然而,不得不说,这座即将屹立于荒莽草原的高耸巨城,无一不在彰显着赵国此时强大的国力和吞并天下的野心。

楼缓走出大帐,赶紧裹了裹身上的披风,看着城内的工程进度,他的心中有些不满。转而对身旁的安阳县令问道:“还需要多长时间才可以营建好城内的基础设施。”

“现在从建的屯民,大部分都调去了九原城,仆估计…最快也要等到秋收之后了。”安阳县令如实回道。

楼缓摇了摇头,凝视着安阳令用不容置疑地口气道:“太慢了,夏至之前务必完工。”

“可……”安阳令脸色顿时有些发苦,刚想说些什么。

楼缓抬手打断他道:“吾已征调代郡的屯民,不日便可至安阳。”说着他又指了指城北:“还有刚刚那些进城的匈奴、阿…阿…

“阿力部。身后的俾将小声提醒道。

楼缓回头瞥了裨将一眼。顿了顿,方继续道:“刚刚内附的千余匈奴人,先登记造册,籍所暂时附于安阳城,待城池建造完毕,再行东迁。

安阳令的神情瞬间转悲为喜,信心满满地揖道:“仆定不辱命。

楼缓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一行人接着朝着远处巡视而去。

路上众人不时哈出一口热气、搓了搓那被冻僵的双手。

转眼功夫,楼缓便已经在北疆驻扎了数年。而今看来,这新辟的九原郡确实要比代郡还要冷上不少。

他之所以大耗其力、加紧两郡城池的建造进度,其一自然是为了向王上邀功,另外一点也是想尽快抽身,参与到对中山的国战之中。

此战覆灭两胡,楼缓的心中其实是有些不甘心的。

他虽然不否认庞煖的功绩,但他认为庞煖能居首功,除了自身外,最重要的还是因为运气好,在黄河边碰到了林胡的主力。以赵国铁骑对上胡马那还不是砍瓜切菜?

看着曾经点头哈腰的后辈,现在的爵位、官职都要大过自己,见了面、自己还得揖拜行礼,楼缓这心里说不难受是假的。

对秦作战的两次战役,他都没有捞到半点军功,而今他的君侯梦,也只能寄希望于攻灭中山一战了。

……

赵国的动作不可谓不快,其中表现、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从**上。

九月才覆灭完林胡和楼烦两个草原牧国,正月便要接着计划攻打中山。

短短数月间便对其两胡内部做完了**统合。虽然只是初步的,但这个统合速度、还有胡人的配合程度,难免让人有些心惊。

就像一切都是预谋好的一般。

然而事实也正是如此。这一切确实是赵国预谋好的。

战争虽然是突然的爆发,但林胡和楼烦两国的贵族高层、却早早就被都察院给渗了个透彻,其中那个最大的内奸便是楼烦王子姬魁。

而赵国对王子魁许诺的,也不过是一个空头的王位罢了。

昔年云中一战,让他对赵国烙下了深深的恐惧,随着时间的侵蚀,赵国便成了他挥之不去的梦魇。

也正是有了王子魁的牵头,赵国才能这般顺利的取得战争的胜利。以至于两胡归附的统合。

赵国虽强,但能做到一战而灭国,一战而并之,内奸的作用必不可少。

不过,内策固然重要,但最主

要的还是赵国的自身。若是没有强大的国力支撑,就算是一朝灭国,要想完全消化这颗胜利的果实,恐怕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昔年魏国灭中山,便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屯田制度的成功,得以使赵国国库殷实;胡服令的推行,可使赵国以战养战。这才是强大的根本。

……赵雍看着那副全新的、蓦然壮大的帝国版图,心头激动地砰砰直跳。

林胡故地已同上郡相合,向北直通九原,向南俯瞰关中;楼烦故地划归太原、云中、雁门三郡,南可出晋阳、北可通阴山。

而今赵国的版图,比之他继位之初扩大了何止一倍。单论幅员,而今华夏列国也只有楚国能与之相较,但若论国力、后力,楚国便和现在的赵国不是一个重量级了。

赵国数代人的努力,终于在这一刻取得了拓展性的成果。

胡地已有之,中山还会远吗?

赵国欲覆中山之心,可谓是明目张胆,但也并非是头脑一热而下的决定。

反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君臣共同商议的结果,似攻灭楼烦、林胡一般、乃是多年筹谋的结果。

从内:正像都察院御史李疵回禀的消息,其书中所呈的中山国现状,明曰‘中山之辈,耕者惰、而战士懦,若此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这番话,足以表明,原本十分尚武的中山国,如今已然不再尚武,而是对儒学比较推崇,就连中山王也开始重用文人儒士,而轻贱兵、法之才。再加上中山国的外交也是稀巴烂,**了齐国、得罪**燕国、南边的魏、韩也忙着弄楚国,为之所能倚靠者、恐怕也只有夜夜觊觎自身的赵国。

从外:列国而今混战不休,根本就无暇顾及到赵国发起的灭国之战。

此时去攻打中山国,无疑就是最佳时机,要是错过这个机会,再想要灭掉中山,付出的代价定然会更大。

不过,若从理性的分析下,中山国并不是林胡、楼烦一般的松散部落联盟,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奴隶、封建制度国家,其军队的统合性、人民的积极性。前后两者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譬如此次赵国借机插手燕国内政,鼓动中山进攻燕国。其结果便出乎了赵国君臣的意料。此战,中山国似乎并没有削弱多少,反而向北侵犯了燕国数百里,增大了其地缘实力。

而燕国,此时好像也没有精力来审判这个趁火**的强盗。

……

燕国,方城(河北固安)。

光破晓,方城壁垒四面的喧嚣声已是越来越大。齐、燕双方十数万的人马,离着大约一里多地摆开了大阵,两军遥遥相望。

北风忽起,吹散了遮挡人们视线的朦胧大雾。

匡章立于中军戎车之上,眺望着前方的光景,听着对面燕军那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呐喊声。

散落各部的大将陆续朝戎车聚拢过来,其中有一个甲胄款式明显与齐军不同的武将、策马上前,对着匡章揖道:“上将军,只要拿下方城,蓟都门户大开,逆太子大势去矣。”

市被嘴上虽然这般说,但心里却另有计较。看着昔日的敌人在燕国的国土上肆意杀戮,实在不是个滋味。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