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楚国退兵之后的几日,秦国和三晋小规模的骚扰、试探一直都未曾停止。
十二月初,赢疾见战机已到,遂大开函谷关山门。
无数的玄甲从高山关隘的巨口中缓缓涌出。秦国尚水,崇尚黑色,玄甲也就是一种上了黑漆的铁甲。
白衣铁甲,场面极其庄严肃穆。
决战将临,反观三晋这边,少了燕、楚的合纵联军,从兵力上对秦国已无压倒性的优势。
统合的围歼战术已是不可能实施了。
敌我两军数十万的兵力,任何的阴谋诡计、在当下更是无用。
敌我双方,都是想找个机会摆开了对干。
但是对拼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外界的条件影响胜负,地形、士气、体力、人数之类,于是所谓战术便是尽量把外部的条件引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当然,最后还是对拼实力。
战前谁都认为自己不会失败!
……北风呼啸不止,雪花吹散,尽显悲壮之色。
三晋十数万联军呈梯形分布,韩军的**阵、位于中阵的最前方,韩军步卒拱卫其侧,魏武卒位于陷阵的左侧,赵军位于右侧。
联军的军阵依序向后方的洼地缓缓延伸至两侧,在门水南部旷野一字摆开,同秦军隔千米而望。
这样布阵的好处便是利于联军的结阵交战。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那便是统协不便。
不过这也是无奈之举,联军非是一家之兵,相互的战法、统协本来就是有所差距的,再加上原本负责拱守两翼的燕、楚联军已经没了。若此时分散兵力很容易被秦军一战击溃。
从燕国退兵的那一刻,联军在‘人和’上其实便已经输给了秦国。
秦军之所以选择出城野战,想来也是看透了这一点。
河东晋阳一战,已经让列国知道了骑兵的可怕,各国也相继组建了自己的骑兵旅队。其中以秦国为最,关中盛产良马,秦国的先祖更是以牧马起家,对于御马之术,秦人甚至要比赵人还要熟悉。
然而将马从战车,变成骑兵,看似只是简单的战术变化。
但再好的军队也需要时间的磨炼和**的支撑。
相较于以胡服骑射为国策的赵国,列国的效仿行为便不免有些东施效颦的感觉。尤其是当看到那宽袍大袖的骑马姿势,赵雍便嗤之以鼻。
这也是他不怕列国模仿的最主要原因。因为赵雍知道,要想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胡服才是基础,而
胡服便是**!
每一场**的改革都不是容易的。
野战是骑兵的主场,但赵国的五千骑在数以十倍的大军面前,却显得有些渺小。秦军似乎也知道自家的弊端,这次也学聪明了,为了防止赵国的铁骑直冲中军、进而分割,秦军主将遂将大部分的战车拱卫在了军阵的侧翼。
赵雍无奈,秦军这个作法其实没什么大用,骑兵的灵活性要远远高于战车和步兵,尤其是成建制的骑旅。
不过在不明战势之前,赵雍还是选择暂时保存实力,遂命庞煖统骑兵策与联军的后方,以见机行事。
日头渐渐升高,微暖的阳光照在那透亮的戈锋之上,迸射出骇人的森冷寒光。
赵雍策马居中奔向阵前,三晋大将在他的身边暂时聚拢。赵雍骑在他那匹青鬃马上同诸将对视一眼,随即面冲大军,高声道:“众将士,三晋历来多壮士,但三晋却屡败于秦!尔等的父辈、尔等的兄长、尔等的同袍或许就曾殉难于此!今日,他们的英灵将与尔等同在、同在于此!尔等没有退路,尔等只有前方,前方的函谷关、咸阳城、还有那肥沃的河西之地。哪里将属于尔等!此战只有胜利!
寒风吹散了他的音浪,将他的声音带向了更远的地方。
将士们的眼中即有兴奋,又有渴望,还夹杂着彷徨和恐惧,但此时的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胜利!胜利!这两个字充斥在所有人的心头。
“报仇!雪耻!
“胜利!胜利……
绵延数里的大军,并非是谁都能听见赵雍那一番慷慨激昂的发言,但气氛带动着这些热血的儿郎。十数万人的共同呐喊,澎湃的声量,将天地都震得隐隐发颤!
众将纷纷拜别,陆续策马离开中军返回各自的统部。
传令兵开始策马奔走,宣读着统帅的命令。
公孙衍依旧为三晋联军的主帅。
“大王,请到帐后观战!公孙衍上前一步对赵雍作揖道。
赵雍摇了摇头,翻身下马,走上了中军高台的战鼓位置。
举目远眺,相隔数百米的秦军大阵中似乎也在做着同样的战前动员。
寒风抚动着他的发髻,吹过他那刀削一般的脸庞,赵雍朝着遥远的东方望了一眼。邯郸的女儿们,此刻应该在祈福吧……
突然,赵雍感到对面有一道目光朝着他深深地凝望过来,虽然看不到对方的面容,但他能准确地感觉到,那道眼神中包含的凌厉杀意!
赵雍回瞪而去,同时拔出腰间的长剑:“杀!
‘呜……’高昂的号角声顿起。
“杀!
“杀……
几年的准备,轰轰烈烈的伐秦大战,总算走到了最关键的一步。但赵雍在这次战役中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战事一开,战局便不再单单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了。数十万人的战争,单单是战场便是何其的广阔,敌我两军的军阵更是一眼望不到头。
大的战役最忌讳胡乱指挥,三晋联军只能有一个统帅,赵雍此时更像是一个象征。
随着公孙衍的一声令下。身旁的传令军旗开始快速的挥动,斥候带着中军的命令迅速扩展至全军。
两军的步兵、战车开始缓缓向前推动,越推越近,越推越近!
锋戈上迸发的寒光刺进了人们的眼中,整齐划一的步伐,金戈交战的嗡鸣。大地开始剧烈地震动。
“呜……
隆隆地马蹄声响起,将士们的惨叫声渐渐传至他的耳边。他不敢回头,只能将力气尽数发泄在手中的鼓锤之上。
此战非比以往,其战争规模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当世最为强大的四大国家其精锐皆在此,此战将关乎之后的天下局势。
赵雍浑身颤抖,双手持着鼓锤,用力地敲打着战鼓!
“嗖!
‘嗖……一排,两排……
**箭的破空之声骤然响起。
在秦军进入射程之内的片刻,强**便开始收割着秦军将士的生命。
腕臂粗的**箭,带着势不可挡的气势,直穿秦军的方阵,任那铁壁铜甲再如何坚固,都敌不得这片刻的雷霆之势。
秦军的数个方阵突出防御圈,开始从侧后方迂回,妄图从侧翼分割三晋的阵型。
然而久侯侧翼的赵军骑旅,顷刻间便粉碎了秦军的谋算。失去战车铁盾保护的步卒,对上气势汹汹的铁骑,非一合之敌。
三晋联军主力号称三十万、秦军号称二十万,但实际人数总共也应该有三十万人之多!在这个一国之人总数不到数百万的年代,此等战争规模何其骇人。
三十万人一起**到函谷关下,更何况此时的主要杀伤兵器、只有十步到几十步不等,人马之汹涌,就和海潮一般!
原本刚下过雪的湿润泥土,在铁蹄的来回践踏下,灰尘再度飞腾,人马就好像踏在云里一样。赵雍身在中军之中,却看不清远处的实际战况。公孙衍也是到处奔走,身旁熟悉面孔已经换
了一茬又一茬。
前面的马蹄轰鸣无数的战车、步卒在调动远远看去让赵雍觉得好像到了非洲的大草原无数的野兽正在迁徙一般。
厮杀声远远传来却看不见战场在何处好像在北边又好像南边总之到处都打起来了。
随着参战的部队越来越多战场的规模也渐渐向西侧更宽阔的地方扩展。
中军的行阵也从最初的平原地带转移到了一处高地之上。
及至下午两军的冲杀依旧还在持续越来越多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