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第一百一十六章 日暮西山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自邯郸西去函谷全程千余里。若单论距离与上次北征代地差不多。

但路却要好走上不少。大军向南渡过黄河便是宽阔、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步卒全速行军半月即至骑兵亦不过七八天的路程。

照原计划大军是要在荥阳向南穿新密、阳城(登封)、尹阙(尹川)转而向北绕过周天子的王畿(洛邑)。

但战况似有紧急之势赵雍遂下令大军直接沿着黄河一路向西过虎牢口横穿东周国、西周国过渑池、抵函谷。

(东、西两公国为周天子分封的诸侯西周公国先于东周公国西周国初任国君乃昔日周考王的弟弟姬揭谥为‘桓’即西周桓公。

而东周国的初任国君乃西周桓公的亲孙、西周国第二任国君西周威公的少子姬根。四十年前周威公薨逝继任的西周惠公与少弟姬根不合姬根遂奔于赵在赵成侯、韩共侯的武力支持下迫天子封姬根立于巩号东周君即东周惠公。

东周国立周天子仅有的直辖领地也分封殆尽而今周天子的王戢洛邑便在东周国境之内。)

东周国、西周国不同于其他诸侯从血脉上讲其国乃是周天子的近亲从地缘上讲更是巩固天子王畿的天然屏障遂在诸侯之间两国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

列国相继称王之后周天子的权威更是一落千丈如今的周天子更像是一个被高高供奉起来的吉祥物。

但天子毕竟还是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若非有绝对的实力或者是必要的利益。也没有那个诸侯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攻占王畿这最后的一亩三分地。

大军穿过虎牢关向西行快马行得一个时辰阔达的直道北侧便隐隐浮现出一座大城

对于五国伐秦的行为依附于天子身边的东周、西周两个小国明面上一副秉持公立的态度但暗地里却也不得不受列国胁迫被迫资助了联军不少铁器、辎重。

对于赵国大军横穿自己的地盘周天子没有做出任何不满的态度甚至东周的国君还亲自出城于城外同亲至的赵王会面。

东周国现任的国君乃是东周惠公之子也就是第二任东周国君唤作姬昭(昭文君)听说此君还是张仪的伯乐。

姬昭是个三十余岁的汉子此时正在孤身站立在驰道旁的一处凉亭下。

单看其面容一脸的文质彬彬颇有一股儒雅之感。这算是两人的第二次会面初次相见还

是在邢襄、五国相王之时,昭文君遵天子之命为新称王的赵、燕两国赐上了旒冕。

或许是迫于不远处大军的威压,姬昭此时一脸的忌惮之色。

亭外侍卫巩立四周,两人相面互揖见礼,分坐于席塌之上。宫女缓步上前在几桉上布设好践行之物。

徐**风抚人面。昭文君面复常色,对着赵雍笑道:“赵王,请。”说罢当先饮尽觞中清酒:“邢襄一晤,弹指数年。今观赵国兵强国盛,实乃天佑矣。”

赵雍笑着摆了摆手,道:“天佑无常,尽行人道罢了。若将国之大事尽数寄于天道,寡人此时怕还在邯郸同周公会梦呢。”

“哈哈哈哈哈。”昭文君突然大笑道:“赵王高见。这大争之世,有不甘平庸之辈,有不忘其志者,无需天道所佑,亦能成事。”

赵雍不可置否地点了点头。

“国亦如此啊……有居安思危者,奋发图强者,定能成强国。”昭文君抬手指着南侧的洛水,悲声道:“谁又能想到,昔日巩守四方之臣,反而成了今日这涛涛洪水。观今日,这天下大大小小的诸侯,可还有谁记得蜷居洛东的还有一位天子啊!””

赵雍眼神微凝,也不知是这家伙喝多了还是故意出言讽刺。真不怕他举兵先灭了他这东周小国?

“而今周室势微,君却仍以周礼秉为己任,寡人佩服。”赵雍幽声道。

昭文君似是故意为之,深叹一声继续道:“天下大乱,国谋其存,民哀其生,仁行不存。”

仁义?礼制……都到了讲仁义的地步,那天下想必都大乱了。不思改变的仁义在乱世便是迂腐,刀兵之前,又有几个人给你论仁义、讲道理呢。

不过……对昭文君的遵守之道,赵雍也并不否定。这个世界正是多了他们这些‘可爱’的人,才会变得这般有趣。

对于一个有理想的人,他还是很尊敬的。

但,赵雍摇了摇头:“大争之世,凡仁道不适……君可知,天道之说?”

“天道?”昭文君抬头不解地望向赵雍,作揖道:“恭听赵王之言。”

赵雍悠悠道:“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人的天性便是如此,观之今日,天下人心已乱,唯有举义兵,方可伐乱禁暴。君之仁,可治世,但何以阻乱乎?”

说罢赵雍复又叹了口气,从塌上缓缓站起身来,微眯起眼睛,目视远方,“寡人倒是希望这天下同君说的那般,国无征伐,民无乞哀。但,君欲行仁政,然**不止,仁

亦不可强为矣。”

昭文君目光闪烁,不动声色道:“赵王可有问鼎之心乎?”

“问鼎?”赵雍内心嗤笑一声。随即转身凝视着昭文君,郑重道:“古往今来,问鼎者都已成过眼云烟,王侯将相、亦不过是匆匆过客。寡人无心问鼎,只愿千万年后,寡人之名能在青史之上留下浓墨的一笔!”

“时辰不早了,寡人也该走了。”赵雍说着上前拿过几桉上的酒觞,一引而尽:“谢过君的美酒了,改日君赴邯郸之时,寡人定将以赵酒相待。”

“赵王且慢。”昭文君急忙起身,对着赵雍恭敬一揖。随后便取下腰间别着的那把长剑,双手托举至赵雍面前:“此剑久居深宫,平白蹉跎了锋锐,今特赠之赵王。”

赵雍刚才一直未曾注意到对方腰间别着的那把做工精致的剑鞘。接过长剑,在两人目光的注视之下,缓缓将剑刃从鞘中拔出。

伴随着一道刺耳的金铁交鸣之声,亭外不远处的侍卫听到声音,也皆惊诧地回过了头,但见是赵王在持剑,遂放下心来。

好锋利!这是此剑给赵雍的第一个印象。

其剑柄长约三寸,剑身约二尺,通体散发着一阵骇人的寒光。此剑应该不是中原列国所产,因为其材质明显是青铜。而今中原列国造器多为铁质。

再细细观去,只见剑身之上、刻着两个小小的篆体。

“湛卢?”赵雍惊道。

对于这柄传说中的‘仁道之剑’他是早有耳闻。没成想此剑竟然就在东周国。

“赵王识得此剑?”昭文君也是有些惊讶道。

“自然。湛卢名剑,昔年的越之名匠欧冶子所铸,世称仁义之剑。曾为勾践所有,后吴越会稽一战、勾践献于夫差,传说夫差不仁,此剑不翼而飞,没成想到此宝竟藏于君之手。”赵雍缓缓解释道。

昭文君叹道:“天下战国,道义弃世,仁义之剑也只好藏于周室……”旋即话头一转:“然今逢乱世之明君,此剑当有明主矣。”

“好!好!好!”赵雍一连道三个好,对此剑他是爱不释手,但更重要的是能得到附于周王室的东周君赠剑,所意为何,不言而喻。

“君今日赠剑之礼,寡人记下了。”赵雍饱有深意地望了他一眼,随即拜别。

……

行过巩都,大军继续向西而行。行军途中,赵雍不时想起昭文君同他说的那番话。

周天子姬扁,年纪和魏蓥差不多大,也是个‘老寿星’,不过眼下,也是没

几年好活的了。

‘莫不是这昭文君想当新的天子?’赵雍突然想到。

先前昭文君对他先说了一番仁义之言,彷佛就是再向赵雍表明自己高尚的品德。转而又是赠剑,明显有讨好的嫌疑。

不过,对于东、西两公国和周王室之间的龌龊,他倒是没有怎么关注过。

也或许是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