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春宵苦短难掩佳人愁。缓歌慢舞终有长尽时。
九月既望邯郸的前期准备妥善赵雍正式御驾亲征。
随行的军队主要是常备军即常年驻守在邯郸城外的东、西、北三大营。
但这三万多的各式军卒也只能算是援代的主战部队此外还有重重之重的辎重大军。
虽然战争是发生在赵国的本土但邯郸距离代地行程就超过一千里大军还有可能北出边塞逐胡。而出征的部队又主要以步卒为主以步卒行军的速度、最快也要半月才能到达代地单单这段路途消耗的粮食就得有几千石。
赵雍命吴广征调邯郸左近邑兵三万专门用以供应主战部队的后勤补给同时又命晋阳、上党等地各派辎重粮兵支援代地守军。
代地的粮食储备主要是供应本地军民的日常损耗虽然近两年代地边境和平但如今粮食的储备也绝对供应不起这场战争的损耗。
而今又恰逢赵国粮产最丰盈的东部平原遭了水灾。
内史赵田根据各郡、县、邑上报的粮税数据统计了一番……赵国今年粮食岁收总共不足十五万石(9000吨左右)。乍一看很多
就像此次北征代地赵国就需要集中兵力作战部队自然全部堆积在代地那么代地的粮食补给肯定就跟不上大军的损耗。粮食供给不上就需要要各地辎重部队运粮。
而今的交通运输又极为不便一般都是靠人力与畜力特别是为军队输送粮食更需要大量的后勤部队也就是辎重兵。
这些后勤部队除了运输粮草以外还要负责沿途防御敌人的劫粮行为。而且他们也不是永动的他们也要吃饭啊不仅人要吃运输的牲畜也要吃。这就导致了要运输的粮食不仅要满足前线部队的供给还要满足运输部队的消耗。一万石粮食运输到前线能剩下一半就不错了。
若非是屯田之策初见成效这场仗打下来赵国真的得伤筋动骨。
赵国如今也有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如今这个局势奴隶制和封建制并存土地兼并已经开始好多依附于贵族世家的奴隶、贱籍都不算在人口的统计之内。如此以来原有的户籍制度便显得稍微原始而简陋。
所以赵国到底有多少人口赵雍也不知道但以他的估算赵国而今能战之兵不会超过二十万。
三万的主战部
队加上随行的辎重邑兵再算上代地固守的两万这不到十万大军就是赵国此时所能出动的所有家底
若是战败了后果自然不堪设想怕是刚刚对诸国建立起来的优势、转瞬即溃。
赵雍与众臣商议过后尽量在岁末之前彻底击溃胡人结束这场战争。寒冬时节水草凋敝牛羊死伤无数胡人主要以游牧为主后继无力必然不可持久。
出征之后相邦赵豹留守都城以维持国政的运转他的身体已经有所康复、风寒也已经被扁鹊治愈同时以邯郸令吴广辅之以免赵豹过度操劳。
再以吴广和内史赵田共同负责此次辎重部队的统筹。
大军浩浩荡荡地从北城出邯郸北墙两道城门(德胜、永和)主力走德胜门。宽敞的白马街走军队道路两边的百姓非常多箪食壶浆一片爱军拥军的盛况。
赵国自赵雍继位以来先是智挫五国会葬、后又改革田政。现今看来、田政的改革倒也真为底层的庶民谋求了不少福报。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道旁的百姓大多是士卒家卷。
邯郸本地的邑兵自然不必多说此外三大营的常备军都驻扎在邯郸近左家卷也大都在这里。将士要出去打仗家里的老小自然会万般牵挂担忧少不得拥堵在道旁挥泪离别。
最前方赵雍的仪仗还算鲜明整齐后面的诸军就不如那么美观了带了太多的东西让行伍乱糟糟的也就是旗帜、甲胃、兵器能证明他们是一支军队。
普通兵士除去粮草辎重也要带不少的东西除了自身的甲胃外还有武库下发的长短兵器单单这两样就有也有十几斤了还有自己吃饭喝水用的铁皮缸零碎的锤子、柴刀、最重要的还有口粮。
所以说、打仗国与国之间比拼的是底蕴兵与兵之间靠的就是体力了。
赵雍的仪仗及至城外宽阔的大地上不知何时竟筑起了一座高台高台之上早已布置好了祭祀的一应物事。其上赵国的大祭司正跪地祈福着什么。
身后原本哄杂的送行队伍骤然安静了下来、虔诚地跪俯而下。
士卒们在长官的指挥下规整的列起了方队等待王的检阅。
赵雍下得乘舆神色肃穆地缓步走上高台姒越、孟柔、洛珊瑚几位后宫嫔妃紧随其后赵成、赵豹、肥义等诸位重臣再次之。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战争之前、国家在军事、经济、战略上要做好充
足准备
而人们消除这种恐惧的办法便是将希望寄托于神灵的庇护之上以祈求神灵的保佑。这种行为又被成为军祭!军事祭祀类型众多仪式繁复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从军事祭祀的时间上来划分可以分为出征前祭祀、临战祭祀和战后祭祀。
在赵国的军队中便有专门用于战前祭祀‘团队’称为‘军社’军社内有祭司和专行操作的祀兵。
而今时代是一个神权与王权并存的时代在庶民的眼中各个国家的君主皆是得受天命才得以统御万民。鬼神的观念和宗法的制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军事祭祀不只是起到了振奋军心、鼓舞斗志的作用更是一种束缚的手段。
若是按赵雍以前的观念这种行为无疑是落后的、愚昧的、不可给予的但当他真的身处这个残酷而又真实的大世界他才发现以前的自己是多么天真。
战前祭即为:祭天神祭宗庙祭社稷。
赵雍规矩地跪坐在祭鼎前耳边听到大祭司口中喃喃诵道:“通类乎上帝通造乎祢(祢这里指宗庙)通子宜乎社……”
喃喃之声听得赵雍稀里湖涂。
但上天似乎感应到了大祭司的虔诚西风呼啸而起祭鼎内的火势骤然盛大台下的军旗被吹得咧咧直响。
片刻的沉静后大祭司缓缓转身对着赵雍深深一拜随即转身朝着台下退去。
侍立于一旁的太卜跪俯上前在赵雍耳旁轻声说了几句。
赵雍微微颔首随即起身悠步走到台前。他身后的嫔妃、重臣也随即起身站在他身后面容皆肃穆。
赵雍手扶长剑凝目扫视台下诸军一周一字一句道:“今日楼烦、林胡背盟弃义犯我北疆!肆意挑起战端杀我同袍、掳我妇孺、毁我家园!寡人今日将携尔等亲赴代地尔等随寡人跨越长城以绝我赵国北疆之患!”
“大王万年赵国万年!大王万年赵国万年!大王万年赵国万年……”
台下的将士顿时齐声高喝呐喊声盖压过呼啸的狂风回荡于天际经久不散!
“来人!为寡人的勇士取酒!寡人要亲自为我赵国的锐士壮行!”
……
……
三日后赵国大军行至阏与(今山西和顺)邯郸距离阏与将尽三百里赵国大军三日而到可以说是全力行军了
。
一天负重奔袭八十里,也就是在赵国国境内,赵雍才敢如此下令全军加速兼行。
阏与是座大城,位于韩、赵两国的交界线,东依太行山而建,北接晋阳、南下上党,也是邯郸北上的必经之路,原本属于韩地,赵襄子时与韩交换而得。
阏与守将唤作旬成,此时早已等候在城外准备犒军。
赵雍早已下令,大军沿途所经城镇,当为大军补给当日粮物。
为防止军队扰民,同时下令,大军一律在城镇外驻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