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

第三十二章 屯田制

《战国从赵王雍开始》小说免费阅读

平坦的原野上光影斑驳,麦田旁的驰道上两道人影相对而坐,道路外围拱卫着层层侍者。

“我赵国得天庇佑,今年粮食大丰。麦今年亩收应该能到一石。赵田如实地回道。

赵雍欲变法革新,军事上的变法已是必然的,但农政改革自然也不能落下。

不过在农政的制度上,赵雍却是一窍不通。

无他,这个时代的单位换算和后世相差的太多,而且每一个诸侯国的计算单位还不一样。

据赵雍所知,当今赵国的一亩相当于后世的三分之一亩,也就是二百来平方米。一石大约相当后世的七十斤左右。

统计单位的不精确,加上又混乱,怪不得后世的秦国要统一度量衡呢。

赵雍听罢赵田说的话,心下不禁有些暗暗吃惊。

后世的小麦平均亩产才多少?八百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单位来说也才二百多斤。

今年赵国确实称得上是大丰收。赵雍不由得称赞了赵田一句:“内史管理之策,功不可没啊。

诸国虽重视农业生产,但奈何精于此道的人才太少了。

“臣不敢居功,全赖国君慧眼识人。赵田谦逊的回道。

……怎么赵田这话听着有些耐人寻味呢,赵雍心下都囔了一声。

随即赵雍便问出此行根本的目的:“寡人欲效秦国,改革农耕,奖励耕战,内史以为我赵国能行否?

赵田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汉子,皮肤黝黑。应该是常年暴晒于阳光之下,脸上的皮肤此时显得有些粗糙。但他的背挺得很直,目光也相当的锐利。若是单看外貌,赵田并无一丝贵族之相。

但他确是赵氏的宗亲,乃赵桓子嫡系之后,论辈分,赵雍也得唤他一声公叔。

若非如此,就算是赵田身兼大才,背后又有赵雍的鼎力支持,他怕也当不得这份内史要职。

也正是因为赵田的贵族出身,他才知道在赵国若想改革是何等的艰难,更妄论这等触及贵族重大利益的变法事件。

此时赵田听罢自家国君的话,眉头微微皱起,谨慎的回道“我赵国的国策并不同于秦国,国君的变法之愿,恐难以实施。

在赵田看来,变法需强主且雷厉风行。虽然赵雍此时已经收拢了赵国大部分的人心。但赵雍毕竟年幼,些许贵族恐怕不会那么好湖弄。

其实不用赵田说,赵雍自然也知道变法不易实施。

但他现在要的不是赵田的意见,他想要的不

过是赵田的态度罢了。

赵雍再次强调道:“内史只需觉得可行否!”

赵田此时如何还不明白国君的意思。

赵田心下不由得暗惊,不过既然他是赵雍提拔上来的,又是赵氏出身,能看到赵国富强的机会,他心中也自是原意效彷商君。

“若国君执意变法,臣愿为国君先驱。”赵田突然从凳子上起身,俯身叩拜道。

“好!有内史此言,寡人就放心了。”赵雍将赵田从地上搀扶起来。

赵雍此举也是无奈,若是赵田不站在他这边,农业的革新怕是将寸步难行。

昨日早朝,赵雍已经试探了一波诸臣的口风,如他和肥义事先所料,诸臣的反应异常强烈。

其中尤属赵氏的宗族反响最甚,就连一向支持他的亲叔赵成也默不作声。

好在他认为的心腹李兑和楼缓一直站在自己这边。

赵雍无奈,只得暂时作罢。他明白如今若没有一场外在的压力做引子,恐怕他们不易屈服。

“听说内史曾拜学于齐国的稷下学宫,不知师从于哪位名家?”赵雍问道。

“臣不才,从于农家侠魁田宇。”赵田回道,语气中不免有一些自傲。

其实也不怪赵田如此,农家弟子虽众,但得其精髓者却寥寥无几,身为农家魁首的亲传弟子,他就算不出仕于赵国,在他邦也定是王侯座上之宾。

“哦?尊师的大名,寡人亦早有耳闻。”赵雍先满足了一番赵田的虚荣心,随即缓缓说道:“不知内史是否听过屯田制?”

“屯田制?那是何等物?”

【当前章节不完整】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